近期,东莞一名小学生在玩“蛋仔派对”时被骗走了6万元,引发了广泛关注。随着假期的到来,越来越多的孩子选择通过电子游戏来放松,然而,这也让他们成为了骗子的目标。家长们务必提高警惕,确保孩子在游戏过程中不被诈骗。nn案例一:8月3日,刘黄村一小学生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,通过家长的手机观看短视频,被误导称在“蛋仔派对”上领取免费的皮肤会导致游戏后台瘫痪,进而要求联系相关人员进行处理。结果,他向对方转账60670.6元,最终被骗。nn案例二:7月17日,一名高中生在“交易猫”APP上选购游戏账户时,遇到了声称只在平台上交易的骗子。通过伪造链接和二维码,最终导致他在未产生订单的情况下支付了100元。nn案例三:同样在7月22日,一名青年在“闲鱼”上出售“和平精英”游戏账户,被诱导下载陌生软件并共享屏幕,结果被骗15354元。nn案例四:另一名小朋友在家长的手机上添加陌生人,结果被引导进行转账,损失达到2500元。nn案例五:在“快手”上发布出售游戏账号后,初中生被陌生人欺骗,转账共计1248元。在这些案例中,骗子常用的手法包括诱导转账、伪造交易平台、下载陌生软件、共享屏幕等。nn警方建议:家长应定期教育孩子,任何涉及转账的请求都应第一时间告知家长。同时,家长要妥善保管手机和银行卡信息,避免让孩子接触支付密码。nn为保护孩子安全,家长应与孩子约定每天的上网时长,鼓励他们培养其他兴趣,适度游戏。同时,教导孩子牢记“三不一多”原则:不点击未知链接、不轻信陌生来电、不透露个人信息、多核实转账请求。切勿在网络上发布虚假信息或随意添加陌生人。通过以上措施,家长能有效降低孩子遭遇网络诈骗的风险。
原创文章,作者:xiaotian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jjekm.com/gl/1353/.html